打造“美麗盛澤”提升發展熱度
“新《太湖條例》對盛澤是重大利好!”4月22日,面對媒體,范建龍底氣更足。
他解讀,新條例一是“更嚴”——以制度保障太湖水質的根本好轉和流域生態的持續改善,這把環太湖區域相關產業全部納入同一個門檻,“誰都不可以通過減少環保投入來謀求低成本”;二是“更活”,《條例》規定在不增加區域排污總量的前提下,允許相關行業比如印染實施新、改、擴建項目,促進太湖流域產業轉型升級,“這對盛澤而言是一種生產力的大解放?!?br/>
視之為“重大利好”,是因為盛澤早已行動在先。
去年開始,盛澤啟動“治噴行動”,計劃通過3年時間淘汰30%的噴水織機,僅2017年就削減了17000多臺。與此同時,盛澤鎮出臺購買設備財政貼息、招商引資重點傾斜等相應扶持政策,不斷將落后產能置換到更加環保的針織和經編領域。
對涂層印染企業“動真格”。盛澤鎮去年投資3000萬元對涂層企業安裝VOCs在線監測、工況監控和視頻監控設備,對226家涂層企業應急排口、涂層設備、回收裝置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。在對印染企業實施“煤改氣”全覆蓋的基礎上,循環經濟園建設將只爭朝夕,把現有30家印染企業全部集中,提檔升級。
在盛澤人看來,戶外服里料生態環保不僅是國家戰略之需,民生幸福之盼,更是紡織產業發展的全新機遇。去年9月,“第二屆中國生態環保面料設計大賽”評審結果在京發布。連續兩屆下來,盛澤企業入圍面料達1000多塊,占總數的1/4強。東方絲綢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胡偉彪說,“紡織印染行業一定要擺脫‘高能耗、高污染’的產業面孔,綢都盛澤未來是綠色生態的‘衣被天下’?!?br/>
打造“美麗盛澤”,寫進了今年的鎮政府工作報告里,更寫進13萬盛澤人和30多萬“新盛澤人”的心里。每一個人透過更藍的天、更清的水、更美的城市、更清新的空氣,發現盛澤一點一滴的變化——
產業“環境”變了。走進現代化紡織車間,一臺臺智能化紡機設備自動穿針、提擋,一座座“黑燈工廠”,盛澤把紡織產業加上“智能”的前綴。
產業“屬性”變了。刀槍不入的警服面料、“光變”面料、立體視感的凹凸面料……盛澤現有國家級紡織產品研發基地17家,硬是把一個傳統行業“做”成了高科技的新材料產業。
產業的“風向”也變了!吳江面料江蘇省產業教授、蘇州江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洋形容說,“盛澤企業的創新探索如蝴蝶翅膀扇動,與天時地利人和的大環境相遇,掀起席卷整個產業的創新風暴?!?br/>
“高質量發展舉旗定向,‘三張名片’交織‘發展經緯’?!狈督堈f,沿著“絲綢古鎮、紡織名城、面料之都”三個維度,朝著“中國紡織第一鎮”的目標,盛澤人將齊心協力,織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,織出勇立潮頭銳意創新的精氣神,織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。